查看原文
其他

产业园| 苏州工业园区发展经验三大启示

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大潮,这片行政区划面积278平方公里的土地,经历了从洼田密布、阡陌纵横到现代化产业新城的历史巨变。一大批外资企业、国际研发机构入驻,一大批企业在这里发展壮大、走向全球。这里是“世界工厂”,更是创新高地,全球高端人才在这里碰撞,全球创新资源在这里汇聚。这里生动的创新实践,打造了中国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的成功范例,书写了时代腾飞的精彩篇章。



三大启示

经过二十多年发展, 苏州工业园区实现了新加坡经验本地化、借鉴成果制度化,形成了“借鉴、创新、圆融、共赢”为基本内涵的园区经验,并提供了如下三个维度的启示。


01:注重规划先行
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,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,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。


1994年,国内一些开发区还停留在“边开发、边规划”“先开发建设后补规划”的阶段,“科学规划”是学习借鉴新加坡经验的第一课。


在苏州工业园区规划展示馆,有两张规划图。一张是1994年编制园区总体规划时设计师手绘的金鸡湖远景图,一张是2014年园区建成后的实景图。两者相似度竟高达90%以上。


借鉴新加坡经验,园区投入3000多万元巨资从高水平规划起步,由中新双方专家联合编制了第一版总体规划。“先规划后建设、先地下后地上”、九通一平的高标准基础设施……几乎成为全国开发区遵循科学开发规律的范本。


这里以规划引领城市建设发展全领域、全过程。在预留“白地”(未明确今后土地用途的空地)、“灰地”(未来可以改变土地使用性质的地块)、“弹性绿地”(可开发或可不开发的绿地)的基础上,细化刚性约束,不能因迁就开发商和项目而任意变更规划,避免反复折腾“翻烧饼”。这不仅为投资者营造了可预见的、低风险的投资环境,而且保证了城市建设的高水准、高品质。




02:突出先行先试

苏州工业园区这块改革开放“试验田”,始终围绕优化外向型经济存量、创新开发区管理体制等问题,开展了富有创造性的试验和实践,持续激发发展动力和活力。


从首创全国首批出口加工区、全国首家中外合作办学试点,到首个国家级股权投资基金等,众多“第一”“唯一”在这里诞生;引领开发区在现代物流、科技发展、金融开放等领域的功能创新。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,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,率先在全国开展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、中新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试点、贸易多元化试点等国家级试点。


同时,自开发之初就建立了精简、高效的扁平化行政管理体制,2015年又率先构建起大部门制工作格局和集中审批—分类监管与服务—综合执法的现代基层治理体系。积极借鉴新加坡在规划建设、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经验,编制了近100项具有园区特色,又与我国现行体制机制相衔接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,形成了与国际接轨的经济社会运作机制。


03:强化亲商服务

强化亲商服务。“实现企业追求与政府支持的同频共振。”在苏州工业园区的很多干部看来,亲商服务是“园区经验”的重要内涵,也是苏州工业园区核心竞争力之一。


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,强化智能协同服务。早在1995年,这里就在国内率先针对落户企业开展窗口式集中服务。如今,这里深化“放管服”,实施了“2333”改革,即开办企业、不动产登记、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分别在2、3、33个工作日内完成。同时建立了“三库”“三通”(人口库、法人库、地理信息库和政务通、居民通、企业通)的“城市大脑”,一般项目审批不到现场踏勘即可做出行政决定。


当好“店小二”,强化专业精准服务。开发区追求更高端的产业和产业链来布局,这更需要精细化运作和服务。园区打造了专业化、精细化招商亲商服务体系,在全国率先设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,围绕投融资、项目申报、企业认定、知识产权等事项开展“代办制”服务,打通了政府服务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

前瞻产业研究院观点


24年来,苏州工业园区承担了中外合作开发“试验田”的历史使命,并形成了“借鉴、创新、圆融、共赢”的园区经验。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新起点上,园区将把自主创新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战略,聚焦原创技术,构建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发展新模式。

文|转自前瞻产业研究院


提前观看大健康产业大脑视频,了解更多产业创新解决方案。(温馨提示:请在WiFi环境下观看。)


分享是一种美德。

精彩回顾

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